注意氣息是如何離開自己,或沒有離開,試著讓肩膀下沉,也許有什麼湧上來。氣息離開身體,用鼻子也好,嘴巴也行,悠長也好,短暫也好,是深深的吁盡,還是淺淺浮躍,都好,這就是身體的智慧;我不需要盤算或計劃,身體在我知道之前便已全然知道,我的工作則是去敬拜與跟隨。
溫柔地找一找吐氣和吸氣之間的轉折,神秘且絕對,人類無法一邊吸氣一邊吐氣,那個轉折就是邊界 (boundaries)最直接且原始的形狀,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決絕。
再延伸一下,感受身體吐氣時,其他器官如何被影響,動態或靜止,收縮或溫暖,好久沒有關心的部位,他們其實一直都在。
深呼吸常被包含在肌肉放鬆或正念減壓的練習裡,各家學派作法不一,但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吐氣,允許自己吐氣,甚至嘆息,華文化裡有個禁忌認為嘆氣會把福氣嘆掉,在生理學上,強迫倒吸或不自覺的憋氣,才是焦慮與頭昏的肇因,這可能也反映出世代以降的恐懼與創傷,誤把做為生存手段的過度警覺和暫停呼吸,挪用為累積與成長的方法。
福氣不會因為我憋著而留下,允許身體讓二氧化碳離開,才有空間讓生命進來。